农村特色幼儿园的万山办园之路

投稿信箱:wanshanwang0@126.com      

2015-07-06 09:09:40   来源:区委办   

按照市委、市政府实施的山村幼儿园建设行动计划要求,用两年时间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山村幼儿园全覆盖,不让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。作为铜仁主城区的万山区,先行先试,改革创新,积极探索农村特色幼儿园办园模式,基本实现了农村幼儿园全覆盖。

自2014年来,新创办山村幼儿园52所,吸纳幼儿入园人数达到1936人,在家适龄幼儿入园率超过90%,乡村幼儿园基本达到“村级有园、园有专教、教有所长,设施规范,资金保障、特色鲜明”的办园水平。万山区农村特色幼儿园办园模式在全省产生了较好的反响。

一、主要做法

办园全覆盖,让农村幼儿接受学前教育机会均等。针对农村幼儿教育基础薄弱、投入面广、生源分散、自身办学能力弱等问题,万山区按照“资源整合、规划合理、覆盖面广、长期使用”原则,科学布局,设定52个山村幼儿园所,农村幼儿教育施教范围覆盖所有行政村。按照“乡不漏村、村不漏组、组不漏户”的调查统计,对辖区内3至5周岁在家幼儿进行全面摸底统计,建立名册归档,准确掌握在家适龄幼儿人口基数,建立动态管理机制,确保每一名幼儿都能接受学前教育。

政府主导,办好“五有”乡村幼儿园。健全财政投入机制,按照高起点建园、高标准改造、高规格配置的“三高”标准,规范建设每一所幼儿园。自2014年以来,区财政相继投入700万元,为52个山村幼儿园80多个幼教班统一配置了幼儿课桌椅、黑板、图书架、高清电视机、电子琴、饮水机、消毒柜、教学玩具、生活日用品等,添置了取暖设备,对21所示范园增添了室外幼儿娱乐玩具,对4所高标准示范园安装了室外大型玩具,为入园幼儿配备了午睡床及被褥等,并将幼儿园教学活动区域与小学进行了有效隔离。推行县级领导干部和区直部门对口帮扶山村幼儿园制度,出台了《万山区领导干部、区直各部门帮扶山村幼儿园工作方案》,将山村幼儿园建设责任、目标任务分别落实到区四大班子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,形成了齐抓共建、共同关注山村幼儿园建设的办园机制。同时,将幼儿园管理纳入学校营养午餐管理,由区财政按照每名幼儿每天2元的标准补助给附设山村幼儿园的小学及教学点纳入财政管理。通过多种力量支持办园,让所有幼儿园全部达到有一间30-40平米的教室、有卫生厕所、有教学活动场所、有教学设施设备、有必须生活用品的“五有”标准,让幼儿感受到家的温馨。

创新管理,办好安全乡村幼儿园。机制改革是动力、是活力,也是资源。为切实让山村幼儿园落地生根和成长,万山区结合幼儿居住地路途远、没有专车接送等实际,因地制宜,依托村级小学及教学点相对集中的位置优势,实行山村幼儿园与山村小学整合办学,把山村幼儿园作息时间与小学作息时间进行统一,全面推行山村幼儿园全日制保教常规,既方便学校的统一管理,又方便幼儿家长接送孩子。专门成立了山村幼儿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,研究出台具体实施方案,建立了区委、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听取工作报告制度和重大事项常委会讨论制度,确保山村幼儿园建设工作有专人管、具体抓的长效机制。始终把幼儿安全放在首位,建立山村幼儿园“校长责任制”,由校长对幼儿园建设负总责,幼儿专职教师和保幼员具体负责,引导幼儿家长参与监管,建立了职责清晰、分工明确安全管理制度,确保幼儿在安全环境中健康成长。

注重实践,办好特色乡村幼儿园。面对幼儿园因资金不足,购不起大型玩具等实际困难,万山区转变观念,鼓励山村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利用乡土资源,因陋就简,因地制宜,创造出有山村特色的幼儿园设备,让幼儿在动手中提升素质。比如,茶店鱿鱼铺幼儿园利用干净的废旧塑料罐、塑料袋玩具,把油漆桶固定起来做成钻桶,用废木板做成跷跷板,供幼儿玩耍,还利用闲置座椅和泡沫开设了爱心医院,开辟各种形状的小菜地和和动植物角,让幼儿在娱乐中感受善良、感受博爱、感受自然。大力推行“体验式”教学,通过把需要传授的抽象规则、行为实物化,比如高楼坪幼儿园在幼儿教育中中融入农村元素,突出田园特色,用秸秆、篓子、斗笠等常用农具做成文化墙,用幼儿自制手工作品开设特色文化走廊,自编具有农村特色和乡土气息的民间游戏、故事、歌谣等,不断为幼儿提供各种动手操作的机会,满足幼儿的动手兴趣,促进其思维与能力的发展。

优质教学,办好满意乡村幼儿园。“小学化”和“城市化”倾向成了农村幼教面临的两大问题。在先行先试中,万山从夯实骨干力量入手,高标准引进和培养优质教师,由财政出资,按照“一班一教一保”标准,为1936个幼儿招募聘用78名年轻优秀幼教志愿者和62名保育员,其中97%的幼教志愿者年龄在35岁以下,43%取得了幼教资格证。推行集团化办学模式,实行乡镇(街道)中小幼儿园领办,重点围绕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转变,指导各山村幼儿园业务教学,乡、村幼儿园在教学活动、教研课改、业务培训、评先评优享有同等待遇,高楼坪、敖寨等乡镇中心幼儿园结合山村幼儿园的要求和幼教专长,采取了集中培训、轮训、跟班、交流等形式加强幼教的能力素质培训,完成培训人次200多次,真正让教师“全面发展、教有所长”。实行保姆式管理,从区级层面建立规范的指导性幼儿园活动作息时间表,细化到入园、吃饭、睡觉、游戏等日常生活过程,培育幼儿良好作息习惯,比如开天小学实行“一摸二问三观察”,鱿鱼铺小学创新性建立了幼儿成长记录带,随时掌握幼儿成长变化,得到了家长的广泛好评。

二、主要成效

实现了农村幼儿“家门口入园”愿望。在2013年前,万山全区乡村仅有8所公办幼儿园和7所驻地在乡镇的民办幼儿园,且普遍面临设施简陋、生源少、办园不规范等困境。经过近两年的努力,全区新增乡村幼儿园52所,惠及了农村人口近10万人,为上数千名农村3—5周岁适龄儿童提供了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,真正让偏远的山村的农村孩子实现了“家门口入园”的愿望。

规范了农村办园的标准。万山区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,盘活社会资源,将农村幼儿教育纳入全区义务教育范畴,并建立规范化的办园体制,彻底解决了无人办园、无钱办园的难题,补齐了十五年教育最后一块“短板”,标志着万山区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普及十五年教育目标。据初步统计,全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在两年间增长20多个百分点,在家幼儿毛入学率超过90%。实现了村级幼儿教育的全覆盖目标,而且所有幼儿园全部达到了“五有”办园标准。

赢得了基层群众信任。从无到有、从有到优,万山区山村幼儿园建设的巨大变化得到了农村群众的一致好评。居住在桐木坪居民李小燕高度评价了幼儿园建设:“我4岁的小孩,自从进了幼儿园,习惯完全变了,懂事了,有礼貌了,我们不会教育,还是要有学校教育才好啊。”瓮背村居民杨昌平表达了同样的观点,他的儿子在外打工,孙子太小,送去城里不方便,现在村里有了幼儿园,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入园读书了。从全区来看,山村幼儿园入园幼儿数量普遍呈上升趋势,许多外出打工的农村群众把小孩送回了家里,“雁归”创业人员为小孩选择了就近入学,群众对农村幼儿教育办学普遍表示满意。

提升了农村幼儿素质。万山区的所有乡村幼儿园,不仅全部配齐了电子琴、儿童车、儿童玩具、电子屏视频教学等设备,因地制宜开辟了娱乐园、爱心医院、学习区、种植园,还自编自导了符合乡土特色的文娱节目,让幼儿的行为、认知、语言、动手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。

三、几点启示

群众的需求就是党和政府努力的方向。万山区始终以办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宗旨,把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,开展调查研究,了解群众需求,结合区情、镇情、村情,合理布点、科学办园,加大财政投入,实行“免费入园+营养餐”普惠政策,真正把山村幼儿园建在了群众最需要的地方,把农村幼儿教育办进群众的心中,让农村群众支持、参与幼儿园建设。

因地制宜才能办好特色乡村幼儿园。坚持先进的教育理念与乡土资源相结合,重点围绕培养农村幼儿的认知、思维、语言等行为习惯,采购办园设备,拓展办园载体,创新办园模式。充分利用乡土资源,就地取材建立幼儿体验、学习和动手园地,引导各乡村幼儿园充分利用农村素材和平台教育教学,求实行规范化管理,形成了标准化建设、集团化办园、体验式教学、保姆式管理等办园“特色”。

整合力量办园才能让幼教普惠每一个农村幼儿。万山区按照“广覆盖、保基本”要求,坚持政府主导,建立乡村幼儿园财政投入保障机制,确保了乡村幼儿园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完善。鼓励社会参与原则,为乡村幼儿园办园提供补充的经费、人力支持。依托现有的农村闲置教育资源,对山村小学和山村幼儿园进行整合办园,将幼儿园纳入学校的统筹管理,既避免了农村独立办园教师和幼儿的安全问题,又聚集和壮大了山村幼儿园办园力量,确保每一个农村幼儿可以享受到幼教的普惠红利。(田世广)
 

责任编辑:姚 尉
 

相关热词搜索:万山 之路 幼儿园

上一篇:省人大调研组调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
下一篇:经开区为企业解决融资贷款0.3亿元

分享到:
收藏